您现在的位置: 达州市人民检察院 >> 资料信息 >> 理论研究 >> 正文

新时代,全员“众筹”谋发展聚动能
更新时间:2018/7/17 17:18:06   作者:肖亚南 钱文军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429

 

“众筹”是个舶来词,翻译自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但其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和注重创意等特征,也广泛被其他领域借用。近期,达州市检察院在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谋划达州检察新发展主题讨论活动中,借用“众筹”思维,举办达州检察众筹论坛,于35日至6日,集中两天时间展示学习讨论成果,着力厘清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达州检察系统落地落实。

一、活动综述

(一)初衷:“三个充分”聚动能。一是充分提升站位。通过引导全体干警审慎思考,让大家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多重改革继续交织叠加,检察职能已完成调整、履职重点已出现新变化,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切实提升做好检察工作的使命感。二是充分直面短板。引导全体干警躬身自省,清醒看到当前全市检察工作还存在条线引领不足、领军人物匮乏、智慧检务滞后、基层发展失衡等短板,也存在内部活力不充分、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在实践中加大强弱项、补短板、出亮点的力度,切实提升做好检察工作的紧迫感。三是充分凝聚共识。组织全体干警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检察长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全体干警紧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着力厘清引领达州检察稳中求进的清晰思路,不断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做好检察工作的责任感。

(二)组织:“三个维度”激活力。一是发动面广。统筹考量活动目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等方面,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三必谈的讨论标准,规范组织讨论、大会发言、归纳整理三步走的活动程序,要求各基层院检察长和市检察院各部门负责人分层分类组织全体干警进行讨论,确保全方位动员、全过程督促、全覆盖参与。二是命题点多。紧扣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由市检察院分管领导牵头深入基层一线,采用组织座谈、交心谈心、收集书面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后,区分业务条线确定了22个必谈主题,按照上级部署和改革要求确定了18个选谈主题,内容全面涵盖党的建设、服务大局、推进改革、维稳创安、职能履行、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三是关注度高。在达州检察众筹论坛过程中,同步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客户端进行全程微直播,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点赞。期间,微直播阅读量达21.8万次,参与讨论量达385条,各层面转发量达307次,进入全国检察政务微博实时排名第21位。

(三)众筹:“三个聚焦”凝智慧。一是长焦望远。紧扣服务保障新任务、公平正义新期盼、检察监督新拓展、智慧发展新机遇、从严治检新要求五大焦点,围绕达州检察发展道路的展望与探索、如何集聚发展新动能等7个主题,先后征集到谋划检察工作长远发展的意见建议共39条,在展望美好愿景中,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当前检察工作的信心。二是中焦布局。承继一年一个专题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各项工作的实践经验,围绕建设智慧型检察机关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达州检察专业化品牌打造的优势和短板等12个主题,先后征集到有关阶段性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共75条,在观点碰撞、集思广益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清晰明确特色发展路径。三是短焦对症。聚焦内设机构怎么整合、绩效考评怎么优化、监察改革怎么对接、检察监督怎么发力等现实问题,围绕科学构建三类人员业绩评价机制、强化公益诉讼服务幸福美丽达州建设等21个主题,先后征集到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破解工作难点的意见建议共132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会诊开方,形成了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系列举措。

二、观点摘录

(一)服务发展类。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刘东泓(市检察院公诉处长)建议:全力做好重大敏感案件、涉众型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工作;纠正侦查违法和排除非法证据,强化对重大复杂敏感及新类型案件判决裁定的审查力度。王巧容(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建议:健全重大疑难复杂及新类型案件横向、纵向的会商机制,召开公检法联席会,强化影响经济社会大局类案件的诉前会诊、把关;加强类案经验总结分享,市检察院通过对类案共性问题的归纳总结加强对基层院的指导。杨志刚(法警支队副支队长)建议:结合检察职能和司法办案,积极提出地方立法建议;围绕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健全行政执行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促进依法行政。二是服务民生改善。庞静(市检察院控申处长)建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和国家司法救助机制;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包案制度、构建“大控申”格局、引入疑难信访案件释法说理和公开审查制度,同时加强外部协作,推动检察机关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化。徐学锋(达川区检察院检察长)建议:制定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远程庭审实施意见,探索智慧公诉远程视频开庭,方便轻刑被告和证人出庭。潘艳(市检察院民行处副处长)建议:强化民事行政审判监督的刚性,与法院沟通,建立相关协作机制,由侧重向生效裁判的再审抗诉监督转向对诉讼过程监督和执行监督。三是服务社会治理。谢晓鹰(开江县检察院检察长)建议: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充实未检工作力量,确保捕诉监防同步推进。王万里(宣汉县检察院检察长)建议:将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纳入依法治县整体布局,整合公检法司力量组成宣讲团。蒋勇(市检察院刑执局长)建议:减假暂案件要全覆盖调查,逐案书写审结报告、意见书,出庭发表检察意见,强化诉讼过程和结果监督;从过去的“办事”转变为“办案”,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刑事案件侦查终结前对讯问合法性进行核查制度,全面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探索建立督促落实监督机制和通报机制,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情况,曝光违法行为,制造舆论压力。

(二)履职尽责类。一是提升公信力。熊瑛(通川区检察院检察长)建议:坚持对所有案件进行全面提审,强化捕后案件质量监控,全过程监督案件办理情况,避免侦监部门捕后不管不顾现象发生;通过规范审查程序、加强质量管控、完善协作机制,破解退而不查、问答式退查、退查借时间等顽疾;加强对侦查机关未提捕案件监督,推动侦查机关建立未提捕案件和刑拘数据台账;建立不起诉宣告检察室,强化对被不起诉人的内心约束和思想警醒。吕恩坤(万源市检察院检察长)建议:案件进入公诉环节,应加强证据审查和非法证据排除,刑事证据必须能够清楚证明案件事实和侦查的合法性;厘清犯罪构成,坚持客观归罪,从违法性和有责性两方面去解构犯罪,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公诉机制和不起诉制度,审查起诉要向审判阶段看齐,适用统一的法定证明标准,对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依法不起诉。李跃进(市检察院侦监处长)建议:加快推动建立公检之间刑事案件信息共享平台机制,推进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机制,积极探索办案一体化工作机制;突出侦查监督工作重点,加大对大要案监督力度,加强对公安机关滥用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的监督,探索对职务犯罪调查的监督。刘东泓建议:汇编全市抗诉案件抗点,指导抗诉工作;建立公诉办案区,设置公诉模拟法庭、远程庭审指挥室、远程提讯暨远程案件请示、讨论室、询问室、不起诉公开听证室。桂逢忠(市检察院侦监处副处长)建议:探索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建议工作机制,健全证据不足不捕、退回补充侦查说理机制,探索推行以证据合法性审查为核心的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模式。王兰(市检察院民行处员额检察官)建议:探索民行部门从实体监督转向程序监督、个案监督转向现象监督、司法行为监督转向行政违法监督、单线监督转向联合监督“四个转变”,提升监督实效。二是提升影响力。王万里建议:强化检察新媒体宣传能力,组建专门团队负责新媒体工作;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在《达州检察档案》的基础上,打造检察官说法等精品法制栏目,加大对本土受众的宣传力度;市检察院出面与法院系统对接,将庭审网络直播端口接入检察机关门户网站。陈刚(大竹县检察院检察长)建议:突出个案和类案的宣传,树立维护公平正义的新时代“包公”形象、公共利益的代表形象。陈军(市检察院综宣处长)建议:定期召开媒体恳谈会,用好一网两微三端四平台宣传阵地,构建新型检察公共关系;文化建设责任部门对基层检察院的文化建设进行统一指导,市检察院要通过建设图书阅览室、荣誉室、文体活动中心、组织策划主题活动等,浓厚文化氛围;广泛征集院训,提炼达州检察文化精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市文联及各协会建立长期性合作关系,经常性开展交流活动。三是提升保障力。钱文军(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建议:重建内勤体系,明确各部门内勤职责,压实各部门在文稿信息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将信息工作完成情况与“五类人员”绩效评价挂钩,给专题调研一定经费支撑;进一步明确办公室督察督办职责,专人重点督查事项,建立动态台账,定期反馈督办情况;规范外包服务,提升办文、办会、办事规范化水平,探索与党政部门人才横向交流机制,通过市县遴选建立纵向流动机制。魏顺春(市检察院技术处副处长)建议:将技术性证据审查关口前移,更好服务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法医学、文检、司法会计、电子物证等检察技术所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谢长江(市检察院计财处长)建议:分批举办财务、车辆、文秘等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全院干警对车辆、财务、装备、物管等管理岗位和人员进行测评,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规范采购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规范车辆和枪弹管理、突出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强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雷正军(法警支队副支队长)建议:主动协助窗口接访、普法宣传、公益诉讼、出庭公诉、送达文书等,保护检察官及文书案卷安全;打造一熟(熟悉法律职责)、二懂(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三会(会电脑操作、会使用警具、会擒敌技术)司法警察队伍。

(三)顺应改革类。一是内设机构改革。徐学锋建议:将计财科、技术科整合到办公室,法警大队整合到政治处,刑事执行检察局整合到公诉科,与公诉合署办公的未检科单列,将原单列的工会合并到机关党委,形成8个内设机构:办公室、政治处、案管办、侦监科、公诉科、未检科、民行科、控申科;两个组织:纪检监察组、机关党委;两个命名检察官办公室。罗小斌(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建议:县级院:设置刑事检察一部、刑事检察二部、诉讼监督部、案件管理部、公益诉讼部“5个业务部门”和办公室、政治部、检务事务部“3个行政部门”;市检察院内设业务机构只增不减,综合部门大力整合,通过增设主任检察官职务,解决机构撤并后中层干部分流问题。罗广淋(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副处长)建议:市检察院设置案管与控告、研究室与申诉、侦监、公诉、刑执与未检、民行与生态环境资源检察、职务犯罪检察共7个业务部门;基层检察院设置案管与控申、侦监与职务犯罪检察、公诉、刑执与未检、民行与生态环境资源检察共5个业务部门。二是公益诉讼工作。匡方泉(市检察院民行处长)建议:通过向党委、人大专题汇报密切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整合行政检察监督力量,将行政检察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从民行部门剥离,成立专门的公益诉讼工作及行政检察监督部门,专职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及行政检察监督工作。熊瑛建议:对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避免监察体制改革后用力不均;在办案中发现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线索,要及时通过公益诉讼加以解决。陈刚建议:全力摸排案件线索,积极落实诉前程序,探索建立公益诉讼中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向有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专家人才库和技术鉴定中心。三是对接监察改革。张盛(渠县检察院检察长)建议:监察委移送的职务犯罪案件由案管部门统一受案、分案,公诉部门进行司法审查,实行“决定逮捕权与审查起诉权合一”,逮捕案件一律由检察长决定,不捕案件由检委会决定,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及时与监察委沟通,经检委会研究决定后报市检察院审查决定。刘东泓建议:成立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工作领导小组,两级院检察长担任组长,分管案管、侦监、公诉的副检察长为副组长,案管、侦监、公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诉处,决定是否受案、立案、指定承办人、采取强制措施、退回补充调查、自行补充侦查、起诉或者不起诉;建立职务犯罪案件特别备案制度,案件受理、立案、采取强制措施、起诉或不起诉均要呈报市院备案审查。肖亚南建议:对没有管辖权或缺乏上级监察委员会指定管辖文件的案件,应及时与监察委员会进行沟通,通过补充提供指定管辖文件或作其他处理解决管辖问题;案管部门可以将原来的“受理”变为“立案”,将监委会的调查程序转化为刑事诉讼程序;积极与监察委沟通,商请他们在移送案件15日前将有关材料送检察院进行审查,或者提前15日派员介入审查,对于符合采取强制措施条件和继续查封扣押冻结条件的,审查部门提前办好手续。

(四)自身建设类。一是抓党建。吴仕国(市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建议:通过规范学习教育内容、强化领导率先垂范、加强专业指导、定期督查问责“四大抓手”,注重组织要求与党员需求、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继承传统与创新形式“三个有机统一”,持续抓实“三会一课”制度。罗燕(市检察院妇委会主任)建议:业务处室负责人不兼任支部书记,加大党建经费保障力度,评星定级和双报到活动常态化。何小波(市检察院监察处长)建议:党组应理顺与派驻纪检组关系,建立线索互移送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做到不越位、不越权、不越界,派驻纪检组应协助党组抓好自身党风廉政建设。二是抓管理。徐学锋建议:建立检察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等手机APP智能辅助应用平台,将考勤、非涉密行政审批、公务派车等要素智慧管理。于蒲(市检察院案管办主任)建议:探索案件质量评查“案件化”办理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健全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正反双向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各基层院开展评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钱文军建议:将所有工作任务归口到一个部门绩效管理,层级分解落实至一线干警,与薪酬、评价和晋升等适度挂钩,逐级形成压力传递;将无法预估预判且归口不明确的任务,打包成若干个任务包,通过奖励绩效方式引导干警认领。黄仁贵(市检察院干部处长)建议:考核目标须进行量化,可根据工作量、重要性等设置参数,对考核指标及考核分值进行配置,考核程序可通过干警自评、分项审查、民主测评等形式规范,确保公正且便于实施。三是抓队建。夏柳(市检察院教育培训处长)建议:分层分类开展“适销对路”培训,探索小班与大班组合教学思路,小班侧重案例研讨评析和案例模拟演练,推行身边的资深检察官、业务骨干上讲堂。谢丽红(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建议:为公诉新兵配备“导师”,健全案件讨论、汇报参与机制,定期开展法律文书制作抽查评比,常态化开展观摩庭、考核庭“一庭一评议”活动,通过分区联络机制确保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无遗漏全覆盖。周玉成(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建议:通过走出课堂、走进现场,一边示范、一边观摩、一边交流,变革培训模式,让新入职干警有更多机会去实践操作;岗位练兵每季度一次,打破固有的撰写审查报告、公诉论辩练兵模式,侧重实战素能培养;推荐业务骨干上派下挂。

三、活动成效

遇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发。在多种改革交织叠加下的当下,对检察干警来说,需要紧扣新时代的谋划,需要紧跟新征程的行动,更需要彰显新作为的信心。此次全员全覆盖大讨论,从一定程度上看,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既找到了一些具体的路径,也凝聚起了团结奋进的共识。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体会尤为珍贵。一是明确总体要求。通过充分吸纳全市干警众筹成果,形成今后一段时期达州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当好党的忠诚卫士、做强监督主责主业、建设三型检察机关、打造三化过硬队伍。其中,当好党的忠诚卫士是根本,做强监督主责主业是关键,建设三型检察机关是特色,打造三化过硬队伍是路径。二是明确发力重点。工作的落脚点和发力点要落在三型三化上。三型即建设服务型、智慧型、学习型检察机关,通过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民利和社会治理建成服务型检察机关,推动现代科技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建成智慧型检察机关,提升班子队伍综合素能和培育特色检察文化建成学习型检察机关;三化即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过硬队伍,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打造正规化队伍,加强人才开发、培训和办案组织重构打造专业化队伍,培育职业精神、严格职业准入和保障依法履职打造职业化队伍。三是明确推进步骤2018年为三型三化启动开局年,通过分解众筹内容、细化工作要求,明确牵头领导,形成分类方案,并将具体任务纳入绩效管理2019年为三型三化纵深推进年,通过精准发力,查补短板,持续强化推进力度;2020年为三型三化成果展示年,结合推进情况提炼亮点、推送经验,固化达州检察发展成果。

通过最大范围凝聚共识、最大程度汇聚力量,让思路共谋、发展共推、成果共享成为常态,此次“众筹”只是一个开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达州检察会遵循这种理念,沿着这样的路径努力奋进。

 

(作者肖亚南系达州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钱文军系达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编辑:yj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c) Since 2011 by www.scdz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18—2125402 传真[FAX]:0818-2182083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西外新区白塔路299号 邮政编码:635002 蜀ICP备12009081号-1